化解手足戰爭
2023 Sep 01 親子
弟弟: 「媽媽! 姊姊打我。邊哭邊走到我這!」
姊姊: 「我又沒打他。」
弟弟: 「有~~~~」(還拉長音XD)
上面的對話父母應該不陌生,只是內容與角色不同而已。
昨天晚上放學回家,姊姊將新學期的書穿上新書套後,開心動手製作她的點數收集紀錄本。弟弟坐在地板上玩他的玩具車。兩人安靜,各自做自己喜歡的事。對媽媽來說晚間多了5-10分鐘耳根清靜的美好時光。
姊姊:「媽媽,可以幫我一下嗎?我不太會用打洞器,怕弄壞了。」
媽媽:「好的,我等一下幫你之前,我先幫弟弟剪指甲。把打洞器放在桌子上,等一下我就過去。」
姊姊:「媽媽,我覺得我可以試試看。」她自己拿起打洞器,卻不小心打歪了。她有些生氣地將她的手作本子摔在地上。就在這時,弟弟剪好指甲後站起來,不小心踩到姊姊的手作本,這讓姊姊更加生氣,她撿起本子,還動手打了弟弟一下。
弟弟:「媽媽!姊姊打我!」他一邊哭著一邊走到我這邊。
姊姊:「我才沒有打他。我只是叫他把腳挪開。」
眼見手足戰爭要開始引起了,我先將兩姊弟分開,開始個別運用「聽核心」。
透過李儀婷作者在《薩提爾的親子對話》一書中提到「聽核心」的方法,面對手足爭執,理解孩子的委屈,創造巨大的陪伴力量。
「聽核心」三步驟分別是:
傾聽: 在傾聽孩子時,身體趨向孩子,眼神專注,讓孩子有被注意、被尊重、被接納的感覺。
核對: 確保孩子陳述的事件是我們耳朵聽到,是我們理解的那樣,進一步詢問,達到核對的要點。
用心欣賞: 欣賞,能讓孩子在能力上「增能」,當家長用心欣賞孩子「努力」,孩子便會認定「努力」是重要的,於是往後行為,都會朝著「努力」這個目標付出。
昨天我就再次運用了這個好方法處理姊弟之間的爭吵。
先個別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個別傾聽姊弟兩人對事件的描述,我眼神專注,讓孩子有被注意、被尊重的感受。
接著核對孩子的說法與行為背後的原因,重點是換句話說重複說一次,意思是用大人的理解,重新詮釋孩子的意思。讓孩子確認他的意思沒有被誤解。
最後是用心欣賞孩子的改變,欣賞姊姊勇於向弟弟說對不起,不應該動手。同時也欣賞弟弟的善良願意原諒姐姐。
孩子要的,不是父母為他們主持正義,他們渴望的是父母的信賴與真心地傾聽與理解他們的感受,因為唯有真誠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
總結來說,運用「聽核心」來處理手足爭吵是有效果方式之一,同時也讓家長建立更深的親子連結。如果你問我方法有沒有用? 我會說: 想是問題做是答案,我們做就對了! 邊做邊微調找到適合你與自己孩子的溝通模式。
姊姊: 「我又沒打他。」
弟弟: 「有~~~~」(還拉長音XD)
上面的對話父母應該不陌生,只是內容與角色不同而已。
昨天晚上放學回家,姊姊將新學期的書穿上新書套後,開心動手製作她的點數收集紀錄本。弟弟坐在地板上玩他的玩具車。兩人安靜,各自做自己喜歡的事。對媽媽來說晚間多了5-10分鐘耳根清靜的美好時光。
姊姊:「媽媽,可以幫我一下嗎?我不太會用打洞器,怕弄壞了。」
媽媽:「好的,我等一下幫你之前,我先幫弟弟剪指甲。把打洞器放在桌子上,等一下我就過去。」
姊姊:「媽媽,我覺得我可以試試看。」她自己拿起打洞器,卻不小心打歪了。她有些生氣地將她的手作本子摔在地上。就在這時,弟弟剪好指甲後站起來,不小心踩到姊姊的手作本,這讓姊姊更加生氣,她撿起本子,還動手打了弟弟一下。
弟弟:「媽媽!姊姊打我!」他一邊哭著一邊走到我這邊。
姊姊:「我才沒有打他。我只是叫他把腳挪開。」
眼見手足戰爭要開始引起了,我先將兩姊弟分開,開始個別運用「聽核心」。
透過李儀婷作者在《薩提爾的親子對話》一書中提到「聽核心」的方法,面對手足爭執,理解孩子的委屈,創造巨大的陪伴力量。
「聽核心」三步驟分別是:
傾聽: 在傾聽孩子時,身體趨向孩子,眼神專注,讓孩子有被注意、被尊重、被接納的感覺。
核對: 確保孩子陳述的事件是我們耳朵聽到,是我們理解的那樣,進一步詢問,達到核對的要點。
用心欣賞: 欣賞,能讓孩子在能力上「增能」,當家長用心欣賞孩子「努力」,孩子便會認定「努力」是重要的,於是往後行為,都會朝著「努力」這個目標付出。
昨天我就再次運用了這個好方法處理姊弟之間的爭吵。
先個別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個別傾聽姊弟兩人對事件的描述,我眼神專注,讓孩子有被注意、被尊重的感受。
接著核對孩子的說法與行為背後的原因,重點是換句話說重複說一次,意思是用大人的理解,重新詮釋孩子的意思。讓孩子確認他的意思沒有被誤解。
最後是用心欣賞孩子的改變,欣賞姊姊勇於向弟弟說對不起,不應該動手。同時也欣賞弟弟的善良願意原諒姐姐。
孩子要的,不是父母為他們主持正義,他們渴望的是父母的信賴與真心地傾聽與理解他們的感受,因為唯有真誠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
總結來說,運用「聽核心」來處理手足爭吵是有效果方式之一,同時也讓家長建立更深的親子連結。如果你問我方法有沒有用? 我會說: 想是問題做是答案,我們做就對了! 邊做邊微調找到適合你與自己孩子的溝通模式。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