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心】
2025 Sep 28 教育 親子
今年的教師節,因為適逢連假,我特別提早在周五安排,讓孩子在上學前帶著一杯冰咖啡與一張手寫卡片,親自交到老師手中。我站在一旁,看見孩子小心翼翼地將卡片遞出,眼神裡閃爍著喜悅卻害羞。老師則彎下腰,笑著接過禮物,溫柔擁抱。短短的互動,不只是送上卡片,而是一份情感的傳遞。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一次簡單的節日活動,而是一個刻意設計的教育場景。每一年教師節,我都要求孩子親手寫卡片,因為我相信——再精美的禮物,也比不上字裡行間流露的心意。
或許,一張電子卡片、簡訊也能表達心意,為什麼還要堅持「手寫」?
因為這3個原因:
1. 感恩是最好的品格教育
心理學研究顯示,經常表達感恩的孩子,會擁有更高的幸福感與抗壓力。當孩子寫下一句「謝謝老師每天教我許多有趣的知識」,其實就是在練習把抽象的感恩具體化。
2. 書寫比語言更能沉澱思緒
在數位時代,快速輸入很方便,但親筆書寫卻有另一種力量。每個字、每一筆劃都需要專注與用心,孩子在落筆的同時,也在整理自己的心情。當他用鉛筆一筆一劃寫下「謝謝」,比用嘴巴說一聲「謝啦!」更真誠、更能觸動人心。
3. 卡片是一份可以保存的回憶
一杯咖啡會喝完,一束花會枯萎,但卡片可以長久留存。多年以後,老師或許還會翻閱那些卡片,想起某個孩子純真的笑容。對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留 下痕跡」的學習,讓他明白心意會隨著文字長存。
#教育的背後_父母的刻意營造
其實,孩子不會自然而然就學會感恩。孩子的生活裡,更多的是被照顧、被給予,久而久之容易把「理所當然」當成日常。父母要做的,就是在生活裡設計「情境」。
1. 生活中的小設計
除了教師節,我也會在過生日、過年,甚至旅行結束時,提醒孩子給某些重要的人寫下感謝。比如:謝謝教練帶我比賽、謝謝奶奶煮了我愛吃的紅燒肉。這些小練習,讓「感恩」不只是一個語詞,而是貼近日常的態度。
2. 父母的示範最重要
父母自己也要常常表達感謝。當孩子看到我們跟老師、朋友、同事說「謝謝你今天的幫忙」,他們才會理解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3. 把感恩變成「習慣」
《原子習慣》提到,小習慣累積起來會改變人生。若每年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都堅持做一件小事,長年下來,孩子會把這種「表達感恩」內化成自己的習慣。
這樣的小小行動,不只是單純的「送禮」。它在孩子心裡,其實有更深的影響。
1. 情緒覺察
當孩子寫卡片時,他會思考「我為什麼要謝謝老師?」這過程幫助他更好地辨識自己的情感。
2. 語言表達
寫卡片同時也是語言練習,讓孩子學習如何把心裡的感覺轉換成文字。
3. 人際關係
孩子在送禮的過程中,會發現「原來一句話、一張卡片,可以讓人這麼開心。」這是很珍貴的人際互動經驗。
#父母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從小培養感恩的心,可以從以下三個簡單做法開始:
1. 建立「感恩時刻」
每天睡前,跟孩子互相分享今天最想感謝的一件小事。可能是「謝謝老師今天多解釋一次數學題」,也可能是「謝謝爸爸陪我踢球」。
2. 手寫感謝卡片
節日時,不用買昂貴禮物,就讓孩子用一張小小的卡片表達心意。重點不是美工多厲害,而是真心流露。
3. 父母以身作則
在孩子面前,勇敢說出你的感謝。甚至可以跟孩子一起寫卡片,讓他們知道「大人也會做這件事」。
#小結
那天,看著孩子將卡片遞給老師,我心裡有一種被觸動的感覺。這一杯咖啡、 這一張卡片,或許在別人眼裡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在我眼裡,它是一顆被種下的「感恩種子」。
多年以後,孩子或許會忘記他在某一年送過什麼,但他一定會記得「要向別人表達感謝」這件事。這就是教育最美的地方——不是教會孩子多少知識,而是陪他們一起成為更善良、更溫暖的人。
親愛的爸媽,不妨從今年開始,帶著孩子一起動手寫一張卡片吧!你會發現,這份心意,會帶來比任何禮物都更深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