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最美的風景,是她手中的那本書】
2025 Jul 08 生活大小事 親子
每一次旅行,我總會問自己:「這趟旅程中,我最想帶什麼回家?」
是照片? 是紀念品? 還是某個停留在腦海中的畫面?
這次的答案很明確,地鐵裡,人人低頭滑著手機,而我女兒手中那本書,成了整節車廂中最美的風景。
❚ 書,是旅途中最好的陪伴
在等待、轉乘或漫長車程中,我們會觀察陌生的街景、感受不同國度的節奏,同時也能透過閱讀,與另一個世界或是作者對話。
一本書,讓孩子在喧囂中找 到自己的安靜;讓我,在看見她專注的神情時,深深感受到:「閱讀,是我能送給她最有價值的禮物。」
❚ 為什麼孩子的閱讀習慣這麼重要?
閱讀,是孩子最核心的學習能力
根據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在小學階段(具體運思期)已能進行邏輯思考,這正是語言發展與閱讀理解能力快速成長的黃金期。美國教育學家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也提出,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影響語文、數理、科學甚至社會學習。
閱讀,培養深度專注與同理心
經常閱讀的孩子擁有更高的「延宕滿足」能力與「情緒理解力」,也更能專注、 持續探索問題。
根據《Reading in the Brain》作者Stanislas Dehaene 的研究,閱讀是一種高度整合視覺、語言與思考的神經活動,能促進大腦多區域的發展。
閱讀,是數位時代的抵抗力量
在人人手滑的時代,書本提醒我們:不是每一個空白都要被螢幕填滿。閱讀是其中一種選擇,選擇用深度取代碎片,用靜謐對抗喧囂。
【三個讓孩子愛上閱讀的行動方針】
1. 隨身帶書,讓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書在身邊」的習慣很關鍵。等車、吃飯、搭車時, 都可以翻幾頁書。讓孩子明白:閱讀不是功課,也不是只有在書桌前才會發生,而是一種可以隨時開始的陪伴與選擇。
2. 共讀與對話,創造閱讀的記憶點
與孩子一起閱讀,不只是念故事,更是共同經歷一段旅程。讀完後不妨問 問:「你喜歡哪一段?」或「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這樣的對話不僅建立孩子與書的連結,也讓閱讀成為親子關係中的溫暖時光。
3. 打造「可見的閱讀空間」
閱讀不該只藏在書櫃裡。把書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讓他們能自由探索。家中若有一處閱讀角落,更能營造安靜與沉浸的氛圍。讓孩子知道:閱讀,是家裡每一位成員共同的生活方式。
孩子的閱讀習慣養成,最理想的時機是從小開始,另一個好時機就是現在。
別等到需要時才強迫開始,而是從一開始就把「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愛上閱讀最強而有力的引導。
【心情小語】
旅行途中,我們欣賞過風景、感受過文化、品嚐過美食,而我最珍惜的風景, 是女兒靜靜閱讀的樣子。 在世界變得更快、更碎片化的此刻,我們是否還能為孩子守住一段「慢下來」 的時光?
一本書,一段沉靜,一個靈魂的延伸,讓我們一起,重新拾起閱讀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