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學院
    • 首頁
    • 關於我
    • 課程介紹
      回主選單
      • 教學工作坊
      • 親子共學
      • 公益講座
    • 文章與影音作品
      回主選單
      • 部落格
      • YouTube
      • 媒體報導
      • 說書影片
    • Podcast
    • 聯絡我們
      i學院
    • 首頁
    • 關於我
    • 課程介紹
      教學工作坊 親子共學 公益講座
    • 文章與影音作品
      部落格 YouTube 媒體報導 說書影片
    • Podcast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 (76)
      • 教育 (42)
        • 生活大小事 (62)
          • 教學 (16)
            • 親子 (88)
              1. 首頁
              2. 部落格
              3. 你欣賞孩子嗎?

              你欣賞孩子嗎?

              2025 May 25 教育 親子

              如何在課業與興趣之間找到平衡?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常常面臨一個矛盾的抉擇: 是該放手讓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可是又會忍不住提醒孩子完成課業?

              尤其當孩子專注在非課業的事物上,家長更容易陷入兩難。一方面擔心孩子忽略了學業,另一方面又不禁讚嘆孩子在某些興趣上的專注力與創造力。

              昨天,我的女兒一整個早上坐在書桌前,專注地看著YouTube影片學習摺紙。 這不是普通的摺紙,而是精細的立體作品。她一邊觀看影片,一邊不斷按暫停,仔細模仿每一個摺紙動作。她的耐心和專注令我驚訝。每一個細節都被她完美地呈現,直到作品完成,她才滿足地露出笑容。

              我看著女兒的作品,不禁思考: 這樣的專注力和心流狀態,不正是家長樂於看見的重要能力嗎? 雖然這不是課業,但她展現了極高的專注、耐心和創造力。 或許,家長需要重新審視我們對「學習」的定義。學習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 識,它更是一種探索世界、發掘自我價值的過程。

              #心流與自主學習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心流」(Flow) 理論,指人在全神貫注於某項活動時所進入的一種高度愉悅且充滿效率的狀態。在心流中,人會忘記時間的流逝,並感受到純粹的投入和滿足。當孩子沉浸於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他們正是在體驗心流。 另外,自主學習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也指出,當孩子能夠自主選擇並投入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他們會展現更高的動機和學習效果。這些理論告訴我們,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自由探索興趣、發展自我的環境,而非僅僅被要求完成課業。

              #如何放手與平衡

              作為家長,我們既希望孩子能在課業上有所成就,又希望他們能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以下是幾點建議:

              1. 找出孩子的亮點,欣賞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與興趣。當孩子展現專注力或創造力時,家長應該主動去欣賞並鼓勵。例如,我女兒在摺紙上的耐心和細心,其實是一種難得的能力。這種能力未必直接反映在學業上,但它可能是她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

              2. 設定彈性規劃,兼顧課業與興趣

              與孩子一起制定每日或每週的計劃表,讓他們有時間完成課業,也有空間探索自己的興趣。例如,可以規定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功課後,剩餘時間由孩子自由安排。這樣既能讓孩子感受到自主性,又能確保學業不被忽略。

              3. 鼓勵心流活動

              當孩子沉浸在某項活動中時,不要急著打斷或干涉。心流狀態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適時提供支持,例如提供材料或工具,讓孩子有更多資源去探索自己的興趣。

              4. 用提問代替命令

              與其直接要求孩子「去寫作業」,不如用提問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規劃。例如: 「今天你打算什麼時候完成功課呢?」或「這段時間你最想做什麼?」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而不是依賴外部提醒。

              5.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有時候他們可能會忽略課業,也可能在某些興趣上投入過多時間。家長需要接納這些不完美,並相信孩子有能力找到自己的平衡。

              #小結

              陪伴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作為家長,我們的角色不是控制,而是陪伴。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發掘自己的亮點,欣賞他們的優點,並在課業與興趣之間找到平衡。當我們願意放手, 給予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他們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而我們,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他們最美好的模樣。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培養理財能力

                你的孩子幾歲可以擁有手機

                口罩教會我的事

                幸福就在你身邊

                父母陪我小,我陪父母老

                你是學習還是出席?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i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