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度高溫天氣,你在哪裡?】
2025 Sep 14 學習 教育 親子
昨天,太陽像火一樣炙熱,球場上的草地被曬得發燙。孩子們卻依然在場上奔跑、搶球、跌倒,再爬起來。身為家長,看著汗水從他們的臉頰滑落,我心裡既心疼又驕傲。
比賽的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在這場比賽裡,看見了孩子三個珍貴的特質:暖身的態度、面對挫敗的韌性、以及心理素質的養成。
✽✽「準備好」的心態
比賽開始前,教練帶著孩子們做暖身操。有人覺得這只是例行動作,但其實這是一種提醒——「我準備好了,要迎接挑戰。」 《與成功有約》裡提到的 「積極主動」。一個人能否在挑戰到來之前就先做好準備,決定了他能不能更穩健地走進下一步。暖身不只是運動需要,更是人生的態度。
✽✽跌倒後,拍拍身上的草
比賽中,孩子的球隊遇上了強勁的對手,連續失球。場邊的我,其實差點忍不住想脫口而出:「你怎麼沒有防好?」但我忍了下來。因為我知道,孩子已經用盡全力,他更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批評。 Angela Duckworth 在《恆毅力》裡提到:「決定成功的不是天賦,而是持續不懈的努力。」 當孩子跌倒後拍拍草屑,又跑回場上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輸球,而是韌性。
心理學的「成長型思維」也提醒我們,錯誤與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結束。韌性,就是一次次跌倒後,仍願意再站起來。
✽✽在壓力下跟自己對話
比分落後時,最難的不是體力,而是心情。孩子能不能在壓力下,告訴自己: 「我可以的,再踢進一球!」這就是心理素質。
《與成功有約》裡另一個習慣是 「以終為始」。如果孩子能帶著一個「願景」 或「信念」比賽,他就能在低潮時,重新找到前進的力量。 運動心理學也有「自我對話」(Self-talk) 的技巧,透過一句簡單的口號,幫助自己保持專注,例如「我能守住」、「我還有機會」。這些話聽起來簡單,卻是心理素質的關鍵。
✽✽永遠的啦啦隊
比賽後,我在場邊看到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不要因為失誤就批評孩子,也不需要在賽後過度評斷他的表現。」 我非常認同。因為我也曾在比賽後忍不住想要對孩子說,其實剛剛那球….,但,這樣的話語往往只會壓垮他的信心。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另一個教練,而是啦啦隊。
當他們在球場上努力奔跑,父母能給予的最大支持,就是一句:「沒關係,你已經很棒了!」
#從球場到人生
烈日下的比賽很辛苦,孩子從比賽中學到的,遠比輸贏重要。暖身的態度、面對挫敗的韌性、心理素質的養成,這些都會成為他未來面對人生挑戰的基石。 《恆毅力》提醒我們,真正的成功來自熱情與堅持的結合。《與成功有約》則告訴我們,人生要由內而外地成長,從習慣開始養成。
孩子在球場上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為未來的人生暖身。
#給父母的小提醒
1. 試著在日常建立「小小暖身儀式」,例如考試前深呼吸三次、上台前說一句 「我可以」。這些動作會成為孩子心中的「力量開關」,讓他們學會用「主動準備」迎接人生的比賽。
2. 比起問「你為什麼沒進球?」更適合問「今天有哪一刻,讓你覺得自己很努力?」這樣的對話,會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努力,而不是輸贏。
3. 設計專屬口號,不只是加油的聲音,而是一種「心裡的依靠」。當孩子在球場上喊出來,就像提醒自己——我並不孤單。日常生活裡,父母也能陪著孩子練習說出心情:「我有點害怕,但我願意試試看。」一次次的練習,就培養韌性的過程。
【媽媽心語】
孩子的比賽,往往比輸贏更重要的是過程裡的努力與笑容。當我看著他在場上揮汗、跌倒、再站起來時,我也提醒自己——人生就像一場比賽,我們不可能永遠順利,但我們永遠可以選擇陪伴。願我們都能在孩子身旁,當那個默默守護、永遠支持的啦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