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學院
    • 首頁
    • 關於我
    • 課程介紹
      回主選單
      • 教學工作坊
      • 親子共學
      • 公益講座
    • 文章與影音作品
      回主選單
      • 部落格
      • YouTube
      • 媒體報導
      • 說書影片
    • Podcast
    • 聯絡我們
      i學院
    • 首頁
    • 關於我
    • 課程介紹
      教學工作坊 親子共學 公益講座
    • 文章與影音作品
      部落格 YouTube 媒體報導 說書影片
    • Podcast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 (76)
      • 教育 (41)
        • 生活大小事 (62)
          • 教學 (16)
            • 親子 (87)
              1. 首頁
              2. 部落格
              3. 車牌號碼摧毀孩子學習的心

              車牌號碼摧毀孩子學習的心

              2023 Mar 01 教育
              小瑞兩頰泛紅兩眼泛淚走進門,我上前關心,小瑞:怎麼了?
              心情尚未平復的他,用細微的聲音回答:因為我唸不出車牌上的英文字母
              被爸爸修理了。

              小瑞在進入我們學習語言中心前,英文能力的累積可以說是零。正式學習時間才一個月16小時的團體班課程。

              這個月,我看見孩子的進步,小瑞不害怕英文了、敢舉手發言也不排斥學習,持續一點一滴跟著老師的腳步學習。

              爸爸的一巴掌打掉了一個孩子學習的心也讓一位用心的老師失望。

              學習是要陪伴的,小瑞的父母親忙於工作,教養工作落在奶奶身上,奶奶因為無法協助作業所以會請老師下課後幫忙協助完成。教育是一輩子的課題,是需要家長與老師一起協助完成,不只是單方面的責任。

              小瑞學習英文期間,我們從未看過家長,溝通與接送都是奶奶。家長既然沒有陪伴孩子學習為何要用車牌字母檢視孩子的學習?

              家長如何確認孩子是真的不會還是您陪他的時間不夠呢?

              「依附理論」的始祖,約翰,鮑比(John Bowlby)強調了幼兒對父母的情感依附和安全感的需求。當父母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建立親子關係時,孩子感到被愛和安全,這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探索。

              解鈴還需繫鈴人,為了讓小瑞重新找回學習的心,我詢問了奶奶如何可以聯絡到爸爸,有了聯絡資訊,我想盡辦法邀約爸爸到語言中心現場面談,親眼讓家長看到孩子學習成長的書面資料。最後提出建議給爸爸,希望家長可以幫助小瑞的執行方法,達成共識後,我請爸爸給自己與孩子三個月的時間,讓改變看的見也感受的到。

              改變一: 生氣前,提醒自己,孩子不是不會,「只是還沒學會。」

              有時家長求好心切,希望立即看到成果,卻忽略了學習需要時間,有的孩子學習快有的學習慢,請家長看重孩子學習過程中好的改變與學習心態的調整。相信給對方法,給孩子時間學習,孩子會學會的。

              改變二: 詢問孩子「我可以怎麼幫你?」

              發現孩子學習上有狀況時,別急著責罵孩子,如果你屬於情緒型家長,可以選擇先離開現場緩和情緒,再回來處理事情。將習慣性的「為什麼…」開頭語句轉換成「我可以怎麼幫你?」

              讓孩子多了關懷與安全感少了恐懼與害怕,相信在幫忙孩子學習上遇到的狀況會加快解決問題的時間。

              改變三: 少命令,多尊重。

              少用命令句「你給我…」,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

              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有時我們會忽略「請、謝謝、對不起」,常常使用命令句來引導他們的行為,例如: 不是說「你給我清理你的房間」,而是說「請你幫我清理一下你的房間,好嗎?」這樣的方式表現出尊重和禮貌,讓子女感到被重視。

              當我們家長做錯了,無論是對子女還是其他人,都要說「對不起」。這不僅是示範道歉的重要性,也是向他們傳遞了尊重他人的訊息。這樣的示範能夠讓他們學會負責任和處理犯錯的方式。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某天下午接到小瑞爸爸打來的電話,「老師,謝謝你! 我現在跟孩子的互動比以前好很多了,也不再動不動就出手修理他了。」

              或許有些家庭的父母無法長時間陪伴孩子,至少家長可以在行為上或是語言上改變一些既有習慣與增加高品質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的和支持。

              在你工作中找出10分鐘可以陪伴他複習,聊聊上課心情與學習內容的時間,不要說我不懂孩子的英文或是學習內容,重點是陪伴。透過每次一點一滴的陪伴,孩子感受到是父母親的愛,這是任何價錢都無法取代的價值。

              父母應該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讓他們勇敢面對學習的挑戰,不再害怕,因為他們知道,有家長在身邊,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是孤單的。

              一句「老師,謝謝你!」是我那天聽到最美麗的聲音,謝謝自己的努力,也謝謝家長願意改變。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單程行李箱

                要背的單字太多,怎麼辦?

                媽咪,我可以!

                跑步是運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選擇孩子的學習環境,什麼因素是您決定的關鍵呢?

                你會攀樹嗎?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i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