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體驗棒球營:讓孩子在真實場域中長大
2025 Aug 13 學習 親子
今年暑假,兒子正式升上小一,終於有資格參加台中兄弟象的四天棒球營。當我告訴他這個消息時,他的眼睛瞬間閃著光——「耶!我可以在球場打棒球,太帥了!」
#四天的蛻變
營隊第一天報到,我在球場邊看著他背著球具、跟著教練集合。短短幾天,孩子的變化超乎我的想像,
1. 生活自理
自己收拾裝備、主動提袋走到集合點。
2. 溝通表達
需要幫助時,能勇敢走向教練開口請求協助。
3. 情緒管理
在團體生活中學會放下個人情緒,服從團隊安排。
4. 責任感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自己的棒球褲。
#一場輸球帶來的禮物
前三天,他們第四小隊場場獲勝,每天回家路上,他都興奮地描述比賽的過程。到了最後一天的總決賽,他滿懷期待地說:「今天我們一定也會贏!」然而,結局卻是落敗——全隊隊員忍不住哭了。
比賽結束後,教練把孩子們集合起來,語氣堅定又溫暖地說: 「比賽有輸有贏,重點是享受打球的樂趣。很會打球的球員沒什麼特別,真正重要的是你在場上與場下的品行與行為。希望這四天的學習,你們能帶回日常生活中。」
那一刻,我感受到輸球雖然帶給孩子失落感,甚至會聽到一些孩子抱怨不公平,但教練的話更像是一份珍貴的禮物——讓孩子們知道第一次用汗水、眼淚與笑聲,理解了運動精神的真諦。
#多體驗_是成長的加速器
心理學家科爾布(David Kolb)的「經驗學習循環」(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指出,學習不只是吸收知識,而是透過具體經驗 → 反思觀察 → 抽象 概念 → 主動實驗,才能真正內化成能力。
像棒球營這樣的體驗,讓孩子學習:
1. 在情境中學——比起課本知識,真實情境的感受更深刻。
2. 練習社交與情緒管理——與不同隊友合作,面對勝敗時學習自我調適。
3. 建立成就感與挫折耐受力——勝利帶來自信,失敗則磨練韌性。
不只是報名活動_父母要做到的5個細節
1. 關注孩子年齡的關鍵體驗窗口
例如:低年級可嘗試運動營、探索營;中高年級可安排公益服務、挑戰性活 動。
2. 以「安全冒險」為原則
活動要有挑戰,但不至於讓孩子感到過度壓力或恐懼。
3. 讓孩子承擔活動中的小責任
不代勞收拾、不包辦溝通,讓孩子自己練習。
4. 賽後或活動後的反思時間
用提問引導孩子分享——「今天最開心的事是什麼?」、「有什麼想改進的地方?」
5. 尊重輸贏之外的價值
對孩子來說,過程中的努力與態度,遠比結果更重要。
【媽媽心語的小提醒】
孩子的成長,不會只發生在書桌前,而是在一次次走出去、嘗試、跌倒、再站起來的過程裡。 我們無法替他們贏下每一場比賽,但可以為他們創造能輸能贏的舞台。
因為,輸贏會被遺忘,但在場上全力以赴的樣子,會刻在他們的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