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學院
    • 首頁
    • 關於我
    • 課程介紹
      回主選單
      • 教學工作坊
      • 親子共學
      • 公益講座
    • 文章與影音作品
      回主選單
      • 部落格
      • YouTube
      • 媒體報導
      • 說書影片
    • Podcast
    • 聯絡我們
      i學院
    • 首頁
    • 關於我
    • 課程介紹
      教學工作坊 親子共學 公益講座
    • 文章與影音作品
      部落格 YouTube 媒體報導 說書影片
    • Podcast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 (76)
      • 教育 (42)
        • 生活大小事 (62)
          • 教學 (16)
            • 親子 (88)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從《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學習子女教養

              從《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學習子女教養

              2023 Mar 27 教育 親子
              父母總是立即伸出援手幫孩子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表面上是在幫孩子,實際上是剝奪孩子學習面對問題的處理能力。

              將資源轉化為流程

              每天在接送孩子的路上,我們母女之間的對話成為了互相了解彼此的寶貴時刻。
              媽媽: 「親愛的,今天在學校有學到什麼新的知識嗎?能和媽媽分享一下嗎?」
              寶貝: 「媽媽,今天在美術課上學了如何用紙張和棉線做弓箭呢!」
              媽媽: 「真的嗎?聽起來好有趣!你喜歡這個嗎?」
              寶貝: 「超喜歡!我回家還打算做一個給你看呢。」

              當天晚上回家,孩子不僅與家人分享了如何製作弓箭,還自己動手做了一個送給弟弟。美術課提供了孩子的學習資源,而孩子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流程學習的機會。

              以女兒做弓箭為例,當天家裡並沒有棉線,但孩子想到可以拆下口罩上的線條來使用。雖然只有自己的兩條不夠長,但孩子從家人不用的線條上拆下來,綁在一起,增加了長度。

              在製作的過程中,孩子發現將紙張旋轉45度後再捲起來,可以獲得更長且更堅固的效果。此外,孩子也想到在弓的彎曲部分使用布膠帶,以增加彈性,並且在箭的前端剪尖,將箭尾剪成分岔的形狀,方便固定在棉線上。

              女兒當天花了40分鐘專注於做弓箭。

              試著花些時間觀察你的孩子,有什麼事情是他願意主動花30分鐘以上專注在學習後的產出上面,也懂得去思考有沒有更好更快的方法。

              如果有,很開心孩子有掌握到將資源學習流程化,如果還沒,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去發現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後讓他想想辦法解決,慢慢建立孩子可以流程化的能力,孩子學習最多的時候通常是父母懂得放手不幫忙的時候。

              手把手帶著做

              「寶貝,起床後要摺被子」、「要記得物歸原位,媽咪講過好多次了」、「回到家,餐具記得先拿到廚房水槽」,這些話是否出現過在你的生活對話中呢?

              父母總是苦口婆心再三提醒,孩子卻是把話當耳邊風一再忘記。最後不是父母自己動手做,就是大聲吼叫孩子馬上做。不論最後結果是前者還是後者,都不是最佳解。

              我的女兒就是起床後不摺被子,最後都是我自己動手幫她完成的。

              身為父母的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有提到一個觀念「讓孩子動手做」,簡單的一句話,執行並不容易,其中的關鍵是「我們一起做」,就是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做。


              想一想你想要讓孩子養成什麼好習慣,就先陪他一起動手完成。透過「我們一起做」的過程讓孩子感受「完成這件事情」並不困難,陪伴完成的過程不忘口頭讚美看見孩子的進步,同時也能透過提問讓孩子思考有沒有可以更好更快的方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我們一起做」方式,成功的讓孩子從苦口婆心不斷提醒摺被子漸漸進步到可以自己獨力完成。父母的角色無法假手他人,除了需要不斷的學習之外,最重要的是實際運用在生活中。

              習慣幫孩子做好、安排好,甚至先將路途中會遇到的大石頭搬開,閱讀到這段文字,你是否察覺到我們都把原本孩子該學習的挑戰、磨練與失敗通通移除,而孩子從中獲得不到最珍貴的自信建立。

              熟記CAP,執行So easy

              Create(創造): 帶著孩子一起發想一個有趣的主題,與你的孩子一同參與。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主權,讓他們參與制定計劃和解決問題。這不僅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還能夠在合作中加強親子關係。

              Ask(提問): 在日常對話中,開始提出一些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孩子思考解決辦法。例如,你可以問他們如何更有效地完成某項任務,或者讓他們參與一個小型的家庭專案,例如整理房間或規劃一個週末活動。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Praise(讚美): 無論孩子的努力是否成功,都要給予他們積極的回饋和肯定。當他們嘗試解決問題,花時間學習新事物,或者在某個領域表現出進步時,要表達讚美和鼓勵。這鼓勵孩子保持積極的態度,並增強他們尋找更好解決方法的動力。

              這些作法將有助於協助你建立一個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的環境,同時幫助他們發展自信心,進而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引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中一段話送給正在閱讀的你,「你給孩子再多資源,都無法給他們自信,讓他們不怕面對問題,而且有信心解決問題。」讓我們手把手一起帶著孩子學習資源流程化,一起動作做,進而讓孩子產生自信。

              作為家長,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出自信、有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下一代。這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實踐這些教育原則,讓孩子從中受益,並在成長過程中取得成功。讓我們一起手把手引導孩子,並助他們走向更有成就感的未來。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給女兒的生日信

                一張有溫度的衛生紙

                你是誰,不是學歷說了算

                小鐵人初體驗

                900 元是貴還是便宜?

                學會堅持也懂得放手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i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