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學院
    • 首頁
    • 關於我
    • 課程介紹
      回主選單
      • 教學工作坊
      • 親子共學
      • 公益講座
    • 文章與影音作品
      回主選單
      • 部落格
      • YouTube
      • 媒體報導
      • 說書影片
    • Podcast
    • 聯絡我們
      i學院
    • 首頁
    • 關於我
    • 課程介紹
      教學工作坊 親子共學 公益講座
    • 文章與影音作品
      部落格 YouTube 媒體報導 說書影片
    • Podcast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 (94)
      • 教育 (42)
        • 生活大小事 (75)
          • 教學 (16)
            • 親子 (108)
              1. 首頁
              2. 部落格
              3. 【看見孩子的努力,而不只是缺點】

              【看見孩子的努力,而不只是缺點】

              2025 Sep 08 生活大小事 親子

              上週剛開學,媽媽已經忙得筋疲力盡。晚上回到家,看見孩子把樂高零件散落在地上,當下心裡直冒火:「怎麼又不收好?」 情緒上來,忍不住脫口而出責備:「不是跟你說過很多遍了嗎?玩具要收好,怎麼又不收好?」

              孩子一愣,帶著委屈回應:「我先把看完的繪本放回書櫃,只是還沒來得及收玩具而已。」

              這句話像一面鏡子,提醒了我:父母的眼光,往往先被「不足」吸引,而忽略了孩子其實已經在努力做到某些事情。

              什麼是「選擇性注意力」

              心理學中的 「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指的是人們在面對大量資訊時,會傾向專注在某些訊息上,而忽略其他訊息。這是一種大腦的自然過濾機制,幫助我們處理資訊,但同時也可能造成「偏見式的觀察」。

              舉例來說:
              • 當你正在找一台紅色車子時,路上似乎到處都是紅色車。
              • 當你擔心孩子沒寫作業時,你的眼光自然會聚焦在「未完成的功課」,而不是孩子已經先完成的任務。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選擇」先看見孩子的不足(玩具沒收、功課沒寫完、動作慢吞吞),卻忽略了孩子付出的努力與進步。這不是因為父母不愛孩子,而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對「缺陷」特別敏感。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腦天生帶有「負向偏誤」(Negativity Bias),負面的訊息或未完成的事,比起正面訊息更容易吸引注意力。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往往會忽 略孩子小小的努力,而只專注在「還沒做到的部分」。

              肯定努力比糾正缺點更重要

              教育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論(Self Efficacy Theory) 提到: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見與肯定時,他們會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並因此持續投入。 相反地,如果孩子經常只被批評缺點,他們可能會認為「再怎麼努力也不夠好」,進而失去動力。

              這就像一株小樹苗,如果陽光只照在瑕疵上,它就無法茁壯。

              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也指出,孩子需要被肯定的是「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僅僅是結果。

              父母若能先看見孩子已經做到的部分,再提醒未完成的地方,孩子更容易養成持續嘗試與改進的態度。

              四個練習方法_父母可以這麼做

              1. 先看見努力,再提出提醒

              與其直接說:「你怎麼又沒收玩具?」 可以先肯定:「我看到你把書放回書櫃了,這點很棒!」接著再提醒:「等一下也記得把樂高收好喔。」

              2. 具體肯定,而不是籠統讚美

              不只說「你好棒」,而是明確指出行為:「你剛剛主動把書放回去,這讓房間更整齊,謝謝你。」這樣孩子才知道自己具體做對了什麼。

              3. 把「不足」變成「待完成」

              與其說「你沒做好」,可以換個方式說:「書已經收好了,還差一步,把樂高收一收就更完整了。」這樣不會讓孩子覺得前面的努力被否定。

              4. 覺察父母自己的「選擇性注意力」

              在責備孩子之前,先問自己一句話:「我剛剛先看見的是孩子的缺點,還是努力?」

              這個小小的停頓,能幫助我們調整語氣,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其實,不只收玩具這件小事,生活中到處都有「選擇性注意力」的影子:
              • 孩子數學考了 85 分,我們常先注意到「錯的 15 分」,而忘了他已經比上次進步了 10 分。
              • 孩子比賽雖然沒有得獎,但他比之前更願意站上舞台,這份勇氣也值得被看見。
              • 孩子花時間幫忙擺碗筷,但動作慢了一點,我們容易忽略他主動的心意。

              當我們願意「調整焦點」,孩子也會更有信心,把未完成的部分補上。

              【媽媽心語】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塊拼圖。

              如果我們的眼光只放在「還缺少的那一片」,就會忘了欣賞已經拼上的圖案。 當父母願意先看見孩子的努力,再溫柔提醒不足,孩子會更有力量去完成下一 步。這不僅是一種教養技巧,更是一種心態的調整。

              因為教育的本質,不是糾正孩子的缺點,而是陪伴他們一步步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完整圖案。

              行動小提醒:

              下次孩子沒把事情做完時,先找出他「已經做到的那一步」,並肯定他,然後再溫柔地提醒他繼續完成。
              這個小小的轉念,會讓親子互動有很大的不同。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我今天當主持人】

                高層次的快樂

                一場找回自我的冒險旅程

                小小救生員體驗營

                底氣

                父子運動:籃球場上的陪伴與成長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i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