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盤的喜悅】
2025 Aug 23 生活大小事 親子
周四中午,我帶孩子去吃壽司。
這家店吸引孩子的地方是:每吃五盤,就能獲得一次扭蛋的機會。
一開始,我們連續三次都沒中。女兒臉上有點失落,但最後一次她忽然提議: 「換人試看看!」於是爸爸和媽媽合力投入五個盤子,看著螢幕……結果真的出現「中獎!」
那一刻,全家人都拍手歡呼,甚至連隔壁桌的客人也被我們的笑聲感染。
那一瞬間我發現,快樂和滿足感,其實並不需要多大的事情,只要一家人一起 參與,就足夠了。
#店家的小心機
這樣的設計並不是偶然,而是結合了心理學與商業模式:
1. 行為增強理論(Operant Conditioning)
這是心理學家斯金納(B. F. Skinner)提出的理論,強調行為會受到「後果」影響。如果一個行為後面接著「獎勵」,那麼這個行為就會更常出現。
「吃五盤,抽一次」就是會讓人為了「快到下一次抽獎了」而願意多點一些壽司。
2. 變動比率強化(Variable Ratio Reinforcement)
這是行為增強理論中的一種獎勵方式。不是每次做行為都會得到獎勵,而是 「隨機」給獎勵。
因為人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會中獎,所以會更持續努力。 雖然抽獎機會是固定的,但中獎卻是隨機的。這種「不確定性」最能讓人期待。
這也是為什麼扭蛋、樂透、甚至手遊抽卡,總是讓人欲罷不能。
3. 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
這是行銷與商業模式的概念,強調人們不只為了產品或服務付錢,而是為了 「獨特的體驗」買單。企業設計讓顧客難忘的體驗,才能創造價值。
去咖啡廳,買的不只是咖啡,而是環境氛圍、被服務的感受。像星巴克不只賣咖啡,而是賣「第三生活空間」的體驗。又或者親子餐廳,不只是提供餐點, 而是提供孩子可以玩樂、爸媽可以輕鬆聊天的完整體驗。
店家不只是賣壽司,而是透過遊戲化設計,讓用餐變成一場親子共玩的體驗。 消費者買的,不只是食物,而是那份參與與歡笑。
如何把「20盤的喜悅」帶回日常生活
我們不必等到餐廳活動,日常生活裡也能設計這樣的小驚喜:
1. 設定小挑戰,創造成就感
✦ 「收好五樣玩具,就能抽一次小獎勵卡」。
✦ 「讀完十頁書,就可以獲得一次小遊戲時間」。
2. 設計隨機驚喜,增加期待感
✦ 不一定每次都有獎勵,可以偶爾出現「驚喜卡片」,像是「今天不用洗碗」 或「爸媽陪你玩桌遊一局」。
3. 共同參與,增加連結感
✦ 父母不只是「設計遊戲的人」,也可以一起加入挑戰,讓孩子感受到「我們 是一個團隊」。
這些方法不需要花大錢,卻能讓日常生活多一些樂趣和笑聲。
★媽媽心語★
那天我們的20盤壽司,不只是食量的挑戰,更是全家參與一場美好的用餐體驗。
真正的喜悅不是來自扭蛋本身,而是來自於「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期待、一起歡呼」。
幸福,有時候真的很簡單。
只要一家人一起參與一件小事,就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快樂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