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不該在意孩子的成績?
2024 Nov 28 學習 教育 親子
最近女兒學校剛考完段考,許多孩子回家時都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擔心被父母責備。
女兒回家分享在學校常聽到同學說:「糟糕,我這分數回家肯定會被爸媽罵到臭頭。」或「完蛋了,今天回家又要來一盤竹筍炒肉絲了。」
這樣的情況讓人不禁思考:父母究竟該不該在意孩子的成績?
其實,考試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而改進,而不是讓成績成為壓力的來源。學習是一條長遠的路,考試成績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果,並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能力和未來的潛力。那麼,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呢?
以下幾個建議或許能幫助家長找到平衡點。
#設定合理目標
父母應根據孩子的能力和特質,設定符合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分。過高的期望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與挫敗感,反而削弱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適當的目標能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並逐步提升自信。
#重視全面發展
學業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長不應只局限於課堂內的表現。父母應關注孩子在其他領域的能力和興趣,例如藝術、運動、音樂或烘焙等。發掘孩子的亮點並給予支持和資源,不僅能讓孩子找到自信,也能讓他們在多元發展中獲得更多機會。
#建立雙向溝通
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在雙向溝通之上。父母應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單向地要求或責備。了解孩子在學習中的困難,並給予適當的支持和指導,可 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挑戰。 #強調過程而非結果與其過度關注成績,不如鼓勵孩子專注於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也能讓他們更願意主動學習。
《期望價值理論》指出,孩子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以及對學習活動的價值評估。父母應幫助孩子看到學習的價值,而非僅僅追求高分。
#提供情感支持
當孩子面對學業挑戰時,父母應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與其責備,不如一起找出問題所在,並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例如,如果某次考試結果不理想,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是基礎不扎實還是考試技巧需要改進?這樣的陪伴與支持能讓孩子更有信心去迎接下一次挑戰。
史丹佛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心態致勝》一書中提到「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性。研究顯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能夠應對挑戰,並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透過努力提升。父母應鼓勵孩子相信學習是一個過程,而非能力固定不變。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保持積極態度,勇於改變。
小結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上天賦予他們專屬的能力與特質。父母與孩子的責任是一起發掘這些潛能,並善加利用,讓孩子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父母希望他們成為的模樣。 成績只是短暫的結果,而真正重要的是學習過程中的努力、態度,以及從中獲得的經驗與能力。父母若能以開放與支持的心態陪伴孩子成長,相信孩子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