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一點】,是累積自己的價值
2025 Aug 07 學習 生活大小事
今天,我在超商買了一根熱狗給孩子。當我拿著熱狗準備結帳時,店員稍微看了一眼,眉頭一皺,說:「這好像還沒完全熱透,我再幫你加熱一下。」 他小心翼翼地放入微波爐,熱完才遞給我。我不禁讚美:「你好細心喔!」
他笑著說:「因為讓客人吃到沒熟的食物,不好。」 這不過是一根熱狗,一筆不大的金額,但他選擇【多做一點】。而這「一點」, 卻讓我對這位店員的態度留下深刻印象,也讓孩子看見了什麼叫做「不只把事情做完,而是把事情做好」。
✦ 為什麼【多做一點】很重要?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多做一點】代表的是一種責任感與內在動機的展現。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Edward Deci)提出,當一個人是為了自己內在的價值與意義而行動,他會更投入、更負責任,甚至願意主動加碼做得更好。
這種多做一點的態度,也和著名的 「邁向卓越的1.01法則」 有關。 假設每天都比昨天多做一點點(1.01),一年後是 1.01的365次方 ≈ 37.8倍, 相反地,若每天少做一點點(0.99),一年後是 0.99的365次方 ≈ 0.03。
一點點的差異,日積月累,最終會走向截然不同的風景。
心理學家James Clear 在《原子習慣》中提到,每次小小的努力都能累積成巨大的改變。多做一點是一種習慣,孩子若能持續培養這種行為,將在未來形成正向循環。
✦ 如何讓孩子學會「多做一點」
1. 用身邊的故事教孩子細節的力量
像今天這位店員的例子,就是絕佳素材。告訴孩子:「你有注意到嗎?他不是為了加薪,也不是主管要求,而是為了讓你吃到熟的熱狗。」
2. 從日常生活開始練習「+1行動」
鼓勵孩子多做一件事:
• 擦完桌子後,順手把掉在地上的紙撿起來。
• 寫完功課後,順手整理書桌。
• 上完廁所後,順手把洗手台的水漬擦乾。
讓他體會:「原來多做一點,不但不費力,還讓我感覺更好。」
3. 肯定努力而非只看成果
孩子多做一點時,要明確表達你的肯定。
例如:「我注意到你摺好衣服後還順手幫家人把洗好的衣服分類,這真的很貼心。」
✦ 給孩子的行動方針
每天練習「多一點」的三個小行動:
1. 多看一眼 → 收書包前再檢查一下,有沒有忘了帶功課或是水壺。
2. 多想一下 → 想想怎麼讓作品更完整,例如寫卡片時多畫一個插圖。
3. 多問一句 → 做完一件事後問自己:「我還能再幫一點嗎? 比如幫媽媽收碗盤。」
這三個微行動,讓孩子慢慢從「交差了事」轉變成「主動加值」。
✦ 小結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做事的能力,更是「願意為他人著想、多做一點」的態度。 這樣的心態,不只是會讓他在人際關係、職場或學業上加分,也會在未來,成為一個讓人信賴與尊敬的人。
今天的熱狗,原本只是不起眼的小事,卻因店員多做一點,成了令人記住的溫暖瞬間。 孩子的未來,也會因這一點點的「多做」,悄悄走上更寬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