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可以當「飯」吃嗎?
2024 Apr 07 教育 親子
Kevin 是我幾年前在英文補習班教課時的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有一次在課堂 中我發現孩子很會畫畫,當天下課遇見 Kevin 的媽咪,除了分享孩子在課堂中 的學習狀況外,也順道提起孩子很有繪畫的天份。媽媽的一句「老師! 興趣可 以當飯吃嗎? 還是把時間花上課業上比較重要。」讓我記憶深刻。
孩子透過學習,可以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培養技能,最重要的是認識到自己的 興趣和潛能,念書的目的是使我們具備發展自己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孩子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擁有好奇心與夢想,但是隨著孩子成長,家長成為抹滅孩子這兩個可貴之處的隱形推手。
身為家長的我們,還記得孩子剛出生時,我們的期望是什麼嗎? 為何當孩子越 長大,加諸在孩子身上的期望就越來越多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並沒有錯,重點是父母要把精隨用對地方。
現代父母常常 把重心放在打造完美的孩子,而不是努力的孩子。凡事追求完美與追求分 數、訂定過高標準,甚至孩子達到後沒有獲得肯定,而是你哪邊其實可以做 得更好,就像在兔子前掛一根紅蘿蔔,永遠吃不到。如此,可能導致下一代 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憂鬱、飲食不正常。 父母希望孩子好還要更好,重心要放在達到高標的方法,享受向高標挑戰的 過程,讓孩子了解努力邁進但有可能結果不如人意。讓孩子知道人生很長, 有進有退,有輸有贏,重點在於每一次的結果中學習如何覆盤,知道自己是 如何失敗與成功。
另一個父母應該著重的重點是鼓勵孩子養成好的習慣,而不只是設立高標 準,以及在最後根據結果評論孩子。例如,與其設定目標分數,不如鼓勵孩 子在晚餐前就及早趁著記憶猶新時完成功課。書寫作業或是複習功課要在安 靜的獨立空間而不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功課,反而容易分心,而且事倍功 半。 父母也可以明確跟孩子說明,考試成績只是反映當下孩子對那些素材的理 解,並不代表未來的成就,也跟老師是否喜歡他們、父母怎麼看待他們沒有關係;避免孩子把自我價值過度跟成績表現連結。
回到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學生 Kevin,家長是否在要求孩子成績的過程中,忽略了發掘孩子的優勢與擅長的領域呢? 家長是否無意間地在消耗孩子對喜愛的事物 的努力而不自知呢?
「興趣」能不能當飯吃,是個假議題,真正要探討的是,當家長發掘孩子的興趣時,是否願意協助尋找舞台讓他發揮,讓孩子大膽去嘗試自己的潛力在哪裡? 讓孩子自己去挑戰與克服困難。讓他自己去找答案回答自己真的喜歡這個興趣 嗎? 願意花時間在這個興趣上面嗎? 我願意吃苦把這個興趣打磨到頂尖嗎? 如果孩子的回應都是正向的,「興趣」能否當飯吃的答案就很明顯了。
找出孩子亮點的 3 個提醒:
第一: 觀察與紀錄 留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家長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第二: 多元化的體驗 讓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和經驗,透過多元化的體驗,可以幫助孩子找到自 己真正喜歡的事物。
第三: 開放性對話 與孩子保持開放性的溝通,鼓勵他們分享他們的想法、夢想和興趣,進而找到 他們的興趣所在。
期許家長都能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找出孩子的亮點。